骨堿性磷酸酶偏低的原因有哪些?
更新時間:2022-06-22 點擊次數(shù):1038
骨堿性磷酸酶可根據(jù)所在組織部位分為肝性、骨性、腸性、腎性及胎盤性幾種同工酶,而臨床上檢測的血清ALP則是這幾種組織產(chǎn)生的酶的總活性,其特異性和靈敏度較低,并且這幾種組織的疾病對其活性影響甚大,故ALP僅能粗略地反映骨代謝情況。
堿性磷酸酶(BAP)來源于成骨細胞,排除了肝、腎、腸道等疾患的影響,能更準(zhǔn)確地反映骨代謝情況。堿性磷酸酶與骨鈣化作用密切相關(guān),此酶的活性在胚胎期和骨骼發(fā)育期以及鈣化過程中均有一致關(guān)系。
骨堿性磷酸酶偏低的原因有:
1、貧血引起的堿性磷酸酶偏低。
2、兒童甲狀腺性能不全引起的堿性磷酸酶偏低。
3、重癥慢性腎炎引起的堿性磷酸酶偏低。
4、病毒性感染時其活性在正常范圍或略低引起的堿性磷酸酶偏低。
5、營養(yǎng)不良、呆小癥,缺乏癥壞血病、乳糜瀉、惡病質(zhì),遺傳性低磷酸酶血癥引起的堿性磷酸酶偏低。
骨源性堿性磷酸酶是由骨質(zhì)中分泌出來,當(dāng)骨頭中鈣鹽沉淀不足時,該酶分泌增多,骨中鈣鹽充足時就分泌減少,所以用來幫助檢查有無鈣吸收不足。堿性磷酸酶低更多出現(xiàn)于兒童和孕婦身上。
需要注意的是,任何檢查項目都不是孤立來看待的。需要與癥狀表現(xiàn)、其他檢查化驗綜合分析才有意義。嬰幼兒體內(nèi)堿性磷酸酶水平都有些偏高,此指標(biāo)反映新生組織增長狀況。嬰幼兒本身就處于生長旺盛階段,偏高的骨堿性磷酸酶不能作為佝僂病的診斷依據(jù),并以此考慮補充魚肝油。